近年來,福建省龍巖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以生態為基、科技為槳、融合為帆,全力破譯山區漁業綠色循環發展的財富密碼。2024年實現水產品產量7.14萬噸、漁業產值14.65億元,同比均增長4%。
生態筑基:多方共治守好“綠色家底”
推進漁業綠色循環發展,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各方謀實招、做實功。早些年,龍巖市印發《龍巖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8—2030年)》,科學合理布局水產養殖,加快推動轉型升級。新羅區出臺《新羅區規范淡水水產養殖的若干規定(試行)》,指導漁民科學確定養殖規模和養殖方式。漳平市編制《漳平市淡水水產養殖業發展規劃(2023—2030)》,開展水產養殖重點品種藥物殘留突出問題攻堅治理,10家鰻魚養殖場尾水處理設施改造全面完成,實現尾水穩定達標排放。 水產經營主體作為主要參與者積極轉型綠色發展。在新羅區好望谷數字化養殖基地內,8個標準化池塘在陽光下波光粼粼。基地工作人員輕觸控制面板,羅茨風機增氧設備隨即啟動,水花翻涌如沸。養魚廢水經過沉淀、過濾、生物凈化三重關卡,實現循環利用,每天可處理1000噸。這片58.33畝的現代化漁場,已成為福建省單體規模最大的生魚養殖基地。乘著國家支持漁業綠色循環發展的東風,今年4月,該基地成功入選新羅區2025年國家漁業綠色循環發展項目扶持范圍,讓綠色發展駛入快車道。 綠色發展離不開全民支持和全社會的共同參與,認真辦好每年的增殖放流宣傳活動,就是龍巖市抓好宣傳引導的一個縮影。2025年“6·6放魚日”,市縣兩級同步開展增殖放流宣傳活動6場,8個放流點共放流大刺鰍、鰱鳙、扁圓吻鲴等魚苗30萬余尾。 據悉,自2009年以來,龍巖市累計投入財政資金2600多萬元,舉辦增殖放流活動400余次,投放各類水生生物苗種1.5億多尾,新建改建宣傳平臺6處。此外,組建龍巖市九龍水生態保護中心,專業引導開展瀕危珍稀魚類示范性科學放流活動,助力瀕危魚類資源恢復,水生生物資源總量明顯增加,漁業種群結構明顯改善,流域生態環境明顯提升。
科技賦能:智慧養魚激發“綠色動能”
科技創新是破解漁業發展難題的“金鑰匙”。面對水資源不足這個瓶頸,龍巖市大力發展節水養殖,組建技術團隊,通過集成物理與生物調控技術,精準配置增氧設備,推廣多品種混養和微生態制劑應用,實現養殖過程“零排水”,年畝節水4005噸。 傳統養殖模式的革新帶來了生態與經濟效益的雙贏。龍湖生態漁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推行‘人放天養、輪捕輪放’生態養殖模式,統一投種、統一標準、統一生產作業,可在不進行人工投餌的情況下實現增產。而且,每生產1公斤魚可帶出總氮25~35克,總磷3~9克,有效發揮凈水功能,持續改善水質。 科技攻關還解決了特色品種發展的關鍵難題。當地優良品種長汀大刺鰍的人工繁育技術難度較大,長期以來,種苗供應主要依賴野生捕撈,限制了大刺鰍養殖業的發展。對此,龍巖市建立“機構搭臺+院校支撐+企業實施”的產學研合作模式,推動福溢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福建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合作攻關,成功掌握長汀大刺鰍從野生馴化到親本培育、人工催產和孵化等系列人工繁育技術,實現了規模化生產。 近年來,龍巖市持續強化科技示范引領,累計培育漁業科技示范基地6個、科技示范主體58個、科技社會化服務組織6個,有力推動“會養魚”向“慧養魚”轉變。
融合生金:全鏈貫通做活“綠色產業”
推動三產融合發展是加快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龍巖市持續探索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實現一水兩用、一田多收。從2021年開始探索推行的“稻蛙(虎紋蛙)綜合種養技術”被遴選為全國8個綜合效益好、發展潛力大的稻漁綜合種養新型模式和13個典型案例之一。“稻漁生態種養既能有效防止水稻病蟲害的發生,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還能產出更加綠色健康的稻谷,節本增效促增收,很受養殖戶的歡迎。”龍巖市水技站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產業鏈的延伸提升了漁業附加值。清洗、烘烤、篩選、打包,一批接一批,永澤旺水產品有限公司加工車間內一派繁忙的景象。“以前做代加工一單只賺幾塊錢,后來我們決定自己加工自己銷售,邁上了自主生產銷售的‘新賽道’,努力把一條魚吃干榨凈。”公司負責人充滿信心地介紹。 休閑漁業成為鄉村振興的新亮點。炎炎夏日,走進永定溪風寨休閑漁業基地,涼風習習,舒暢無比。“我們基地是省級“水鄉漁村”休閑漁業基地,經營總面積200余畝,其中:種植采摘區60畝、養殖區水面33畝,休閑娛樂區110多畝,游客可以盡情地選擇采摘、戲水、摸魚、觀光。每年5—10月為旅游旺季,年均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盈利約200萬元。”基地負責人說。 近年來,龍巖市以創建“水鄉漁村”為抓手,加快發展休閑漁業,累計創建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1家、省級“水鄉漁村”示范基地33家,帶動2024年實現休閑漁業產值5838.4萬元,比增12.42%;接待游客35.3萬人,比增7.29%。 在綠色循環發展的道路上,龍巖市漁業正在科技與自然的交響中舒展新篇,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奮勇前行,一幅漁業興旺、生態優美、漁民富裕的新畫卷正在紅土地上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