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放式的海水養殖場,魚類常面臨著海虱、有害藻類和微型水母等微生物的侵襲風險。這些微生物一旦進入養殖網箱,輕則影響魚的健康,重則帶來嚴重損失,這一直是魚病防控中的難題。挪威公司Bio Marine研發了一套用于開放網箱的屏蔽系統,通過物理屏障與水體循環裝置相結合,有效降低微生物的侵擾。
01 屏障與水體更替的組合設計
這套系統設置于水體表層5-12米深范圍內,可阻隔直徑超過30微米的顆粒物,同時保持開放水域養殖原有的水質優勢。
其核心是該公司研發的TurboLift裝置,結構類似一個“水下煙囪”,利用壓縮空氣驅動水體上升,通過“水下煙囪”結構將深層清潔水引入網箱中央,替換原有表層水體,實現持續換水與增氧。這一設計意圖在于避免污染物隨海流進入網箱,同時使水體不斷更新,以降低病原聚集的風險。
02 溶解氧水平更高
在為期一個月的監測中,系統所維持的溶解氧水平不僅高于自然水體。與傳統依賴推進或開放曝氣的上升系統相比,在換水效率和增氧效果上更具優勢。

此外,系統運行深度控制在18米以內,對水體中的氣體壓力進行了限制(<102 mmHg),以規避高壓狀態下魚類可能出現的“氣泡病”問題。目前,該防護系統已在多個養殖場廣泛應用。但這類技術的有效性往往更多體現在實際應用中,而非單一的實驗數據。這種情況在其他類似的物理屏障技術中也較為常見,行業對這類設備的效果評估多依賴于用戶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