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產養殖中,池塘捕撈長期受困于地形復雜、人工成本高、設備適配性差等問題。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研發出了地形自適應池塘智控拉網機,以智能機械化方案破解了傳統捕撈難題。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十二五”以來,先后研發了機載液壓牽拉式拉網裝備、絞車拉網設備等池塘捕撈設備,這些設備的單網捕撈率可達70%以上,并能節省60%的勞動力,但這些捕撈設備需要在池埂預設線樁,且只能用于一個池塘作業,設備的使用效率較低。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十三五”以來,又開始了多地形場景自適應池塘智控拉網機的研發,開發了由行走裝置、牽引繩、牽網裝置、捕撈網具、智能控制等部件組成的智能拉網機械。使用該設備捕魚時,只需將行走裝置移動到池塘兩側的塘埂上并掛上牽網裝置,在遙控器的控制下即可輕松完成拉網作業。尤其是在拉完一個池塘后可再自行移動到另一個池塘進行捕撈,操作非常簡單。一個10畝的養魚池塘只需1-2個人即可實現拉網操作,單網拉魚可達到2.5萬斤以上。
該設備采用了螺旋滾筒驅動方式,可在高低不平的塘埂或泥水地面自由行走,最大翻越凹凸差超過0.4m,非常適合池塘內外拉網捕撈。另外,設備采用蓄電池供電,可連續作業3小時以上,解決了野外用電及拉線的難題。同時,該設備還安裝了智能行走控制系統并采用無線遙控管理,可360°自由轉向行走,拉網時可實現0-3km/h無極調速,最大拉網牽引力達到200kg以上,解決了池塘拉網多維受力的難題,實現了智能機械化捕撈。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研發的多地形自適應池塘智控拉網機有以下特點:一是該設備適合大宗淡水魚、鮰魚、羅非魚等高產養殖池塘的捕撈作業,也可用于苗種拉網分塘等作業。二是該設備拉網范圍寬,從3畝到50畝的池塘均可使用。三是使用該設備拉網作業僅需1-2名操作人員,遠低于相同水面人工拉網的用工數量。四是該設備的拉網過程不受池塘坡比及地形的限制,使用范圍廣,尤其在泥水地面拉網的優勢更加明顯。五是捕撈效率高,據在上海崇明的多次拉網測算,首網平均起捕率達到85%,高于人工拉網起捕率。據計算,使用該設備在15畝的池塘拉網可節省勞動力8人,每百畝的池塘養殖場使用1套該設備每年可節省勞動力成本4萬-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