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的科學家一直在研究非洲慈鯛魚的側線感覺器官。幾乎所有魚類中都發現有這種器官,它能夠以足夠的敏銳度感知和解釋其周圍的水壓,以檢測外部影響,例如鄰近的魚,水流的變化、獵食者和障礙物。魚類的側線系統分布于魚的頭部、軀干和尾部。布里斯托爾大學的科學家們試圖找出不同部位(頭部、軀干)的測線或不同類型的側線感官單元(如,表皮上的或皮下的)在魚類感知周圍環境中是否發揮不同作用。并發現,頭部周圍的側線系統對魚在淺水中的游動能力具有最重要的影響。而皮下感官單元多的魚游的相互更靠近,表皮上感官單元多的魚游的相互較為分開。這些發現可讓人們更好地理解側線如何影響魚類的群體性行為,同時還有助于一種新穎的廉價壓力傳感器的設計,這種傳感器可能對必須在黑暗或陰暗環境中航行的水下機器人有用。在模擬研究中,研究人員展示了魚類側線工作背后的機制,這為研究人員開發一種新穎的易于制造的水下機器人(尤其是機器人群)的壓力傳感器帶來了啟示。該團隊計劃對這類傳感器做進一步開發并將其集成到一機器人平臺中,以幫助機器人在水下導航并展示其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