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EYGM Limited.(安永企業咨詢有限公司)發布了《2023年挪威水產養殖行業分析》(The Norwegian aquaculture analysis 2023),報告包括:2013年—2022年挪威水產養殖行業亮點、資源租稅更新、水產養殖中塑料的使用、魚類廢棄物-從廢物到有價值的資源、市場前景、水產養殖價值鏈、技術解決方案、生物技術、生產、分銷和加工等10個部分。
今年的分析報告增加了水產資源稅制新內容,報告提出了可持續性仍然是該行業的基本成功因素,涉及可持續生物學、魚類健康和減輕運營和設施的負面壓力等。在該報告中,還重點介紹了水產養殖廢棄物的處理,特別是魚類廢棄物處理,深入探討了與塑料使用相關的問題,概述了大西洋鮭不同養殖模式的區別,以及加工、包裝和銷售等生產環節。
1. 水產資源稅制
政府規定從事水產養殖業的企業應該為他們使用挪威峽灣和海域而向公眾做出更多貢獻。在行業早期,水產養殖許可證可以免費或以低價獲得,使公司能夠開發有限且有價值的自然資源。在行業進展到一定程度時,水產養殖業從公共區域中獲得的回報超過了正常水平。2019年養殖許可證的市場價值約為2000億挪威克朗,如今更高。
2. 塑料在水產養殖中的未來
大西洋鮭養殖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有堅固的養殖設備,能夠承受風暴和洶涌的海浪,同時盡可能輕便。塑料是滿足這些要求的一種優秀的解決方案。塑料用途廣泛,價格便宜,堅固,重量輕,不受海水腐蝕的影響。因此,挪威水產養殖業使用了大量的塑料。
如今,水產養殖產生的超過一半的塑料垃圾要么被填埋,要么被焚燒。同時,向自然界中的泄漏的塑料量相對較小。目前,水產養殖業有35%的塑料是循環利用的,但有仍然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到2040年,如果循環系統發生變化,水產養殖業估計有可能實現83%的塑料循環利用率。
3. 魚類廢棄物的清潔與廢物利用
在2023年下半年,挪威雜志深入研究了源自挪威鮭魚養殖行業的魚類廢棄物的問題,闡明了魚類廢棄物的管理及其對岸上孵化場附近峽灣的有害影響。如今,魚類廢棄物的最常見用途是生產生物氣體和肥料,該過程涉及有機廢物的厭氧消化,產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有效地將魚類廢棄物轉化為可再生能源。魚類廢棄物在生物氣體生產中的潛在價值指明了一條環保水產養殖途徑。
鑒于目前魚類廢棄物的處理比例較低,魚類廢棄物管理存在著巨大的潛在市場機會。然而,這種潛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行業參與者開發有效的魚類廢棄物的處理技術并成功商業化。目前,只有陸基的鮭魚苗和生產場地收集和處理魚類廢棄物。日后,在環境技術允許的前提下,這一數量可能會大幅增加。
4. 市場前景
2022年對水產行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年份,從財務角度分析:創下了有史以來最高的鮭魚價格,貨幣效應和穩定的捕撈量導致收入同比增長25%,行業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增長了65%。
高通脹環境顯著影響了2022年捕撈魚類的生產成本。然而,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捕撈的魚類中有很大一部分屬于2021年的魚類后代。這意味著與海洋中當前生物量的成本相比,這些魚類的生長成本要低得多。
回顧過去15年,三文魚價格出現了兩個明顯的變化。第一個變化發生在2016年,是由于全球捕撈三文魚的數量顯著減少引起的供應沖擊。價格在接下來的六年中保持相對穩定,直到2022年再次出現價格飆升。
5. 水產養殖價值鏈
一般在談及水產養殖行業時,主要討論的是最終產品——鮭魚和鱒魚。然而,行業中還有許多其他階段。水產養殖價值鏈包括種魚(卵和仔魚)、鮮食魚、魚類加工(基于養殖魚)、出口和貿易以及貨物和服務供應商。
6. 技術解決方案
該領域內最大的公司是專門為水產養殖行業開發技術解決方案和服務的生產商,包括駁船、養殖船、喂食系統、網箱、錨泊系統、對魚虱的治療方案和軟件系統。同時,技術解決方案包含三個子領域:咨詢和服務、設備和養殖解決方案和修船廠。
7. 生物技術
生物技術是指在產品研發中應用生物技術。現代生物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用于繁殖控制、疾病控制、環境管理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多方面。生物技術能劃分為兩個子領域:
魚類養殖產生的財務報表取決于魚類的健康和高品質。魚類健康領域提供產品、服務、研究和發展項目,對于維護和改善全球水產養殖業的魚類健康至關重要。該子領域還包括提供初級材料(即魚卵或魚苗)給養殖戶的繁育和遺傳公司。與飼料子領域不同,魚類健康領域的公司有更高的出口比例。
生物問題仍然是挪威鮭魚養殖戶面臨的重大挑戰。魚虱依然是對挪威魚類健康的最大威脅,但還存在其他重大風險,如胰腺疾病(PD)、傳染性鮭魚貧血癥(ISA)和心臟和骨骼肌炎(HSMI)。解決魚虱問題需要整個水產養殖行業的共同努力,包括藥物和疫苗的研究、繁育技術和遺傳學、功能性飼料以及去除魚虱的機械和生物方法等。
飼料子行業包括飼料生產商和為飼料生產提供需求的公司。飼料占鮭魚生產成本的約49%,并產生了漁場排放的75%的污染物,因此是行業的重點關注領域。為了確保養殖魚的健康、質量和環境追蹤,研究兼具高營養和高質量的飼料至關重要。
傳統海產品原料(主要是魚粉和魚油)短缺導致飼料向植物性原料的轉型。2020年,海產品原料成分達到歷史最低水平,僅占挪威鮭魚飼料的22%。考慮到更多飼料成分應該來自挪威,并且到2030年,所有鮭魚飼料都應該來自可持續資源的國家,飼料生產商正在積極探索新的飼料成分。
8. 生產
生產環節包括從繁殖受精卵,到幼魚培育,再到成魚放養海中生長至收獲尺寸的整個魚類生命周期。為了反映生產周期的不同階段,將這個領域劃分為三個子領域:
隨著RAS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我們看到基于這項技術的陸上鮭魚孵化設施數量增加,大多數新的鮭魚孵化設施都是使用RAS技術建造的。
生產過程的最后一步是海上養殖,從EBITDA貢獻度來衡量,這是挪威水產養殖行業中最大的子領域。通過將魚放入海水中生長直到收獲大小(約4kg-5kg)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大約10到24個月,這取決于鮭魚孵化的大小和其他生長因素。但是多年來,該行業面臨著各種挑戰,包括疾病、魚虱、極端天氣、原料成本上升和其他運營問題,也導致海水養殖的成本顯著上升。
多年來,海水養殖領域(傳統網箱養殖)的產量停滯不前,加上需求增加,推動了陸地養殖的出現。在過去的幾年里,計劃中陸地養殖項目數量呈現巨大增長。然而,已經運行的幾個大型養殖系統也遇到了相當大的技術挑戰,導致魚類死亡事件發生。從外部來看,很難判斷這些是短期事件還是代表著更持久的技術挑戰。需要做的是從失敗中學習,逐漸減少這些類型事件的風險。
9. 分銷
2021年,挪威三文魚出口總值達85億挪威克朗,較2020年增長15%。這一增長主要是由于對歐洲市場的出口量增加,也源于價格上漲。此外,與歐元相比,疲軟的挪威克朗也對出口商有利。出口量的快速增長證實了全世界對挪威大西洋鮭的需求持續升高。因此,市場對通過養殖更多鮭魚來增加供應的做法表示歡迎。
10. 加工和包裝
加工環節主要包括提供與二次加工相關的服務的企業,以及制造各種包裝材料的企業。
加工方面區分了初加工和二次加工。初加工的特點是屠宰和去內臟,而二次加工涉及到諸如切片、修整切片、分割、熏制等操作。
包裝子行業的產品,如膨脹聚苯乙烯(ESP),對在運輸和貯存過程中保持魚類和魚類產品的新鮮度至關重要。原材料的良好絕緣效果意味著魚類可以保持冷藏時間更長。ESP和其他包裝產品延長了魚類產品的貨架壽命。對可持續性的重視將影響該子行業的未來,關于產品的重復使用和回收的創新策略也可能影響該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