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挪威王國建交 70 周年,雙方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挪威王國關于建立綠色轉型對話的聯合聲明》中明確表示將在“綠色航運”開展合作和對話。同年,11 月 8 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在北京會見了挪威漁業和海洋政策大臣瑪麗安·奈斯一行,就加強綠色海事等領域合作深入交流。
電動船作為挪威綠色海事的優勢產業,經過近 10 年的發展,不僅幫助其航運業降低了碳排放,減少了污染物排放,還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太平洋環境發布的《挪威船舶電動化成功經驗的啟示》報告,正是以挪威電動船為研究對象,希望通過分享其船舶電動化的發展經驗,為電動船在中國的研發、試點、示范和應用提供新的解決思路,從而加速中國綠色航運的發展。
背景2015 年,世界上第一艘電動渡輪在挪威誕生,從此拉開了其航運業電動化轉型的序幕。截至 2024 年 7 月,挪威電動船(包含純電動、混動和插混)數量排名世界第一,占全球總數的 33%。

電動船在挪威的快速發展不僅幫助挪威成功地履行了國際氣候承諾和實現了交通部門減排目標,還將電動船打造成了挪威的優勢產業,在國內外市場獲得巨大的經濟增長。
電動船的降碳、減污、增長效益
① 降碳效益
在 2020 年,挪威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約為 4,930 萬噸,其中約三分之一來自交通運輸業。自 2015 年以來挪威溫室氣體總排放量有所下降,主要是因為交通運輸業和石化行業的碳排放量減少,而電動化是交通運輸業降碳的主要抓手。以挪威航運業為例,電動船在 2015 年僅有 15 艘,但在 2023 年,其已迅猛發展到 332 艘。
挪威船舶快速的電動化大幅度提高了電能在挪威航運能源的使用量。根據挪威統計局 2022 年數據,僅渡輪的全年用電量就高達到約 166 GWh,占挪威國內航運能源使用總量的 1.4%。由于挪威電力以可再生能源發電為主,98% 的發電量均來自它們(水電占 89%,風電占 9%),因此,船舶電動化的降碳效果顯著(包括但不限于):
② 減污效益
挪威空氣污染物 NOx 主要來自燃燒船用燃油的排放。挪威航運業通過實施一系列措施,包括大規模應用電動船,在 2020 年減少了 NOx 排放約 1.5 萬噸,成功助力挪威政府兌現全國 NOx 排放量比 2005 年減少 23% 的國際承諾。
NOx 的減少不僅改善了空氣質量,阻止了酸雨的形成,同時還降低了它對人體健康的負面影響。根據研究,NOx 能造成腎臟損傷,增加免疫性疾病和癌癥的風險增加。每公斤 NOx 會造成 23~409 挪威克朗的健康損失。挪威航運業在 2005 -2020 年采取的減污措施,有效地降低了約 35~610 萬挪威克朗的健康損失。

③ 增長效益
2014 年國際石油價格幾乎腰斬 ,造成挪威造船廠新船訂單斷崖式下跌,盈利水平也急劇降低。電動船的及時發展很好的彌補了挪威造船廠的新船訂單缺失。到 2022 年,挪威造船廠的盈利能力已接近 2014 年水平 。此外,借著全球航運業綠色轉型的東風,挪威國家出口委員會提出了將海運業(造船廠、船舶設備和服務提供商)的出口額從 2021 年的 850 億挪威克朗增加到 2030 年的 1,280 億挪威克朗的目標。

挪威經驗的啟示
挪威電動船在氣候、環境和經濟領域取得的成功,為電動船如何助力中國航運業在今后的碳排放雙控、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以及行業高質量發展上提供了借鑒。
中國航運業可在汲取挪威電動船成功發展經驗的基礎上,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航運電動化之路。在促進電動船健康發展的同時,培育新質生產力,加速中國航運業綠色低碳轉型,為制造強國、交通強國、海洋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i. 出臺頂層設計,指導船舶電動化工作,助力航運碳達峰碳中和當下中國尚未出臺航運碳達峰時間點以及船舶電動化率等約束性指標,也未發布航運碳達峰碳中和路線圖和行動方案等降碳工作指導性文件。出臺行業相關約束性指標和指導性文件,將有助于明確船舶電動化路徑,形成行業共識,加速電動船的研發、示范、推廣和應用,從而加快零碳航運的實現。
ii. 加大電動船綠色采購力度,促進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政府采購作為政府的治理工具,具有幫助實現國家社會與經濟政策目標的功能。它不僅能夠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支持市場主體創新,還能引導社會綠色發展。中國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在 2024 年 8 月初印發的《交通運輸老舊營運船舶報廢更新補貼實施細則》為各級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通過綠色采購電動船來推動新一輪交通運輸設備更新換代提供了契機。
iii. 堅持“污染者付費“原則,倒逼航運電動化轉型,提升航運綠色底色在挪威,”污染者付費原則“是挪威氣候變化政策的基石,它主要通過碳市場和碳稅來實現。而在中國,航運尚未被納入全國碳市場,也未被征收碳稅。盡快出臺航運碳定價相關措施,通過征收費用來反哺電動船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將有助于加快中國航運業綠色低碳轉型。
iv. 打造以造船廠為中心的集群式發展,提高電動船技術競爭力造船廠集群是挪威航運業創新和長期競爭力最重要的源泉。一方面是因為新技術、新產品和新的解決方案都將在造船廠進行全面的測試和試驗。另一方面,集群式的發展會給同類型的企業帶來了競爭壓力,激發了其創新的內在動力。同時,它還有利于形成規模效應,有助于吸引資金和人才。中國造船重點省份之一的安徽省已明確了“構建內河綠色智能船舶與特色海洋工程裝備‘345+N’產業發展格局,建設特色產業集群”。
v. 大力發展港口清潔電力,完全釋放電動船零排放潛力
港口零碳電力為電動船助力挪威減污降碳取得好成績功不可沒。因此,中國要想完全發揮電動船的零排放優勢,需要提高港口電力的清潔程度。中國的天津港、濰坊港在零碳碼頭、零碳港口建設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帶頭、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