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挪威鮭魚生產商L?dingen Fisk在其循環水養殖系統中引入了Moleaer的納米氣泡技術,隨后水質、魚類健康和運營效率均有所改善。
01納米氣泡的的獨特之處
納米氣泡是水產養殖業中的一項新技術,其尺寸極小,通常在80-200納米之間,比鹽粒還要小2,500倍。正因其微小的體積,納米氣泡可以在水中保持懸浮狀態,并持續緩慢釋放氧氣。它們具有中性浮力和帶有強負電荷的表面,能夠提高氧氣的傳輸效率,并且通過清除水中的生物膜和懸浮顆粒來改善水質。研究表明,相比傳統供氧方法,該技術可大幅提高氧氣的利用率,達到85%。
02在RAS設施中的效果
在L?dingen Fisk的循環水養殖設施,管理著超過170萬條大西洋鮭魚。Moleaer公司表示,其系統在增強氧氣溶解度、減少懸浮固體和改善生物過濾器性能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為魚類提供了更干凈、含氧量更高的水環境。數據顯示,安裝納米氣泡后,設施中的溶解氧提高了23%,水的濁度降低了30%,廢物處理和系統運行效率得到改善。在安裝后的48小時內,氧氣傳遞和生物膜的清除效果顯著,經過50天后,水質進一步提升,硝化率上升,亞硝酸鹽積累減少了70%。輸入的氧氣中有94%成功溶解到水中被有效利用,與傳統方法相比提高了71%。此外,納米氣泡帶電表面能分解有機污染物,減少了化學藥品和抗生素的使用。
03廣泛用于水產養殖
Moleaer公司報告稱,已在多個行業安裝了約2500臺納米氣泡發生器,多數應用于水產養殖。在智利的Acuícola Nalcahue養殖場中,納米氣泡技術與其他氧氣擴散系統相比,充氧成本降低了41%,水消耗減少了4.5%,同時魚類生長和飼料轉化率得到提升。在挪威的海虱處理實驗中,與兩種傳統氧氣擴散系統相比,納米氣泡技術使能耗和氧氣消耗分別減少了63%和73%,并減少了魚類在處理過程中的壓力。